close
吉林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1月20日 張煥秋)
(點擊查閱更多2015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1月20日在吉林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代市長 張煥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台中二手餐飲設備收購回顧
去年,面對宏觀環境錯綜復雜、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大力支持下,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紮實進取,奮力拼搏,經濟社會保持瞭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53億元,增長6.1%;固定資產投資2300億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95億元,增長12%;地方級財政收入131.2億元,低於上年水平,其中市本級增長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3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530元,分別增長10%和12%。
——突出抓經濟運行,穩增長取得新成效
把穩工業作為穩增長的關鍵,采取挖潛增效、減虧增盈、銀企保對接、產需銜接等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工業經濟在嚴重困難的情況下逐步企穩,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利潤分別增長5.3%和15%。突出功能區領先發展,十大功能區實現GDP、地方級財政收入、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市比重分別達到29%、24%和45%。大力實施民營經濟“雙50、雙100”工程,深入推進全民創業,新增“四上”企業300戶,新生成民營企業4900戶,民營經濟對地方級稅收貢獻率達到73.5%。地產品與大型商超對接、“十城百店千品進萬傢”等活動取得明顯成果,歐亞商都綜合體、紅星美凱龍傢居生活廣場等一批重點商貿項目投入運營,東北首傢區域性電子商務平臺——統泰“一網全城”上線運營。加強對外營銷推介,霧凇冰雪節、松花江河燈節等品牌節慶活動影響持續擴大,旅遊總收入增長25.5%。搶抓新一輪振興東北機遇,哈達灣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等100個項目納入國傢支持范疇,豐滿大壩重建、萬豐工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進展順利,30萬噸環氧丙烷產業鏈等348個項目竣工投產, 全年實施億元以上項目564項、10億元以上54項。務實開展招商活動,萬達城市廣場、海王健康產業生產制造基地等359個招商項目開工建設。
——堅持抓轉型升級,調結構邁出新步伐
產業結構調整進程加快。累計投入技改資金639億元 ,吉化柴油質量升級、晨鳴紙業異地遷建等一批重大技改項目建成投產,化工、汽車、冶金等傳統產業精深加工程度進一步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恒輝10萬噸高性能改性材料等一批重點項目竣工運行, 150種重點新產品實現規模化生產。高起點規劃建設醫藥健康和通用航空產業,醫藥健康產業產值增長27.6%,支線機場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申報工作進展順利。保稅物流中心獲批建設。實施市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41項,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50%。博宇醫藥物流園、安中危化品物流服務中心投入運營。大仝、中訊等軟件企業發展迅速,軟件外包業收入增幅超過40%。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到15傢,存貸款餘額保持10%以上增速 。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10億斤階段水平,特產業產值增長16%,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到86%,無規定疫病區建設走在全省前列。“萬昌”、“天德盛”等獲得國傢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地理標識註冊商標,“大荒地大米”等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中國粳稻貢米之鄉”品牌效應擴大。 空間結構佈局優化。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有效增強,實施火車站西廣場、人民大劇院等158項城建重點工程,霧凇大橋、吉林大橋等8座橋梁建成通車,霧凇西路等28條街路竣工,長吉北線全線貫通,污水處理廠二期、五水廠提標改造工程投入運行。 客運市場、違章建築等專項整治行動收到實效,城市管理效率和質量進一步提升。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功能,各具特色的縣城發展新形象進一步展現。6個省市示范鎮建設穩步推進。
——統籌抓重點領域改革,促改革實現新突破
經濟體制改革成效明顯。實施工商註冊登記制度改革,新登記企業、註冊資本分別增長47%和116%。組建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建立市屬國有企業董事會、監事會向市政府報告工作制度,初步實現由“管資產”向“管資本”的有效轉變。金融控股集團成立,創新“種子基金”、“助保金池”等金融產品,金洪汽配在“新三板”掛牌,吉林化纖、金浦鈦業等企業定向增發股票募集資金95億元。新增傢庭農場41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200個,土地流轉面積8.3萬公頃,完成30個試點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行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推進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項目226項,精簡幅度35%;實施重點項目並聯審批流程再造,壓縮審批時限60%以上。市縣兩級衛計委、食藥監、工商、質監管理體制調整基本到位,事業單位分類工作基本完成。財政預算、部門預算向社會公開。社會領域改革同步推進。全面實行“陽光招生”、“陽光入學”、“陽光分班”,普惠、優質教育取得明顯成果;省內最大中等職教園區啟動建設。城區職工醫保實現“同城同待遇”,城鄉居民參保基本實現全覆蓋;基本藥物零加價銷售,累計為群眾讓利1.33億元。
——全力抓民生改善,惠民生展現新成果
總投入110億元的77項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城鎮新增就業9.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72萬人次。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上調到每人每月388元和每人每年2572元。全市企業退休(退職)人員養老金實現“十連調”,月人均養老金平均增幅10%。改造棚戶區109萬平方米,建設廉租房、公租房2035套、11萬平方米,1.25萬戶低收入傢庭享受到廉租住房租賃補貼,完成“暖房子”工程改造230萬平方米。新建、改造溫室大棚2000棟,新增蔬菜生產能力5000萬斤。建成平價直銷便利店152傢。新增養老床位2000張。開通、調整公交線路58條,新購置公交車350輛。又解決15.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市中心醫院一期、人民醫院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吉劇《焦裕祿》在國傢大劇院公演,廣播劇《牛子厚與喜連成》獲國傢級金獎,成功申辦第2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索契冬奧會我市實現競技體育奧運金牌零的突破。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全面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淘汰落後產能57萬噸,集中供熱率達到全省最高的95%,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主城區噪音指標控制在55分貝以內,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超過12平方米。清收還林成效顯著,清收林地121萬畝、造林75萬畝,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46%和150%。安全穩定的社會局面得到持續鞏固。
把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以“釘釘子”精神集中解決 “四風”突出問題,會議、文件量分別削減57.4%和50%,“三公”經費同比下降42.9%, 清理超標公車707輛,騰退辦公用房9.5萬平方米,建立健全規章制度428項,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問題 得到有效解決,政府系統服務水平、工作效能明顯改進,加強作風建設的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初步形成。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吉林市能夠在逆境中砥礪前行,在困難中有效突破,得益於我們一手抓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一手牢牢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做到瞭兩手抓、兩促進;得益於我們立足發展實際,強化“穩”的針對性舉措,挖掘“增”的優勢潛力,用改革創新的辦法,開放“上爭”的力度,夯實瞭老工業基地調整轉型的基礎;得益於我們始終堅持科學施政、依法行政,不斷增強制度約束力、行政執行力和工作落實力,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團結協作的精神,鑄就瞭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所有參與、關心和支持吉林市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看到,全市發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與不足: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部分骨幹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項目建設步伐不快,財政增收難度加大,發展內生動力不足。調結構任重道遠,基礎原材料產業比重偏大、民營經濟不發達、現代服務業貢獻率低的狀況還沒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公共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交通出行、教育醫療、生態環境等與廣大群眾的新期盼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轉變政府職能還需花更大氣力, 有的部門和個別幹部服務意識不強、效率不高 , 抓落實不到位的現象依然存在。對此,我們一定找準癥結,統籌施策,認真加以破解。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我市改革發展進程中十分關鍵的一年,新常態成為主要特征。盡管現階段宏觀形勢依然復雜嚴峻,但國傢新一輪振興東北和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的實施,以及全省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和長吉新區建設的大力推進,為我們提供瞭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吉林市在全省發展大局中的核心地位和肩負率先發展的職責使命,進一步樹立強烈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集中發力,克難攻堅,力爭為全省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和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突出發揮“五個優勢”、推進“五項舉措”、加快“五大發展”的要求,把新一輪振興發展作為總統領,著力推動 改革創新,著力加快調整轉型,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實事求是,奮力作為,努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7%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0%,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任務。
(一)把穩增長、調結構作為振興發展的主要支撐,切實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把握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點,堅持以增量帶動結構優化,以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努力推動經濟減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升級改造傳統產業。化工行業,著力延伸乙烯、丙烯、碳四碳五等產業鏈,重點抓好1.5萬噸異戊烯醇、4萬噸乙丙橡膠等項目建設,提高產品終端化、鏈式化水平。汽車行業,支持重點企業跨區域戰略聯合重組、協作配套,吸引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入駐,加快構建汽車全產業鏈生產配套體系。冶金行業,大力發展“圍鋼經濟”,抓好恒聯鐵水連鑄鑄造基地建設,推進中鋼吉鐵、中鋼吉炭實施重組和搬遷改造,做精做深鋼鐵產業鏈條。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重大項目建設、領軍企業培育、關鍵技術突破等環節,加快發展新材料、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醫藥健康和通用航空產業,組織實施100項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抓好100種新產品規模化生產,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0%以上。
融合發展服務業。堅持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相融合。完善化工、汽車等專業物流園區,建設東北亞綜合物流園、亞琦國際物流中心等物流基地,壯大第三方物流產業;培育發展科技服務業、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和健康養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改造提升老商圈,積極發展哈達灣、越北、臨江門、南部新城等區域商業中心,加快萬達城市廣場、吉林國際商貿城等重點項目建設,新增限上企業50戶。堅持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相融合。註重挖掘文化內涵,保護性開發松花湖、北大壺、朱雀山等旅遊景點,推出一批獨具文化特色的精品旅遊產品,旅遊總收入增長25%以上。
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抓好水稻高光效推廣技術應用,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3%,糧食生產保持110億斤階段水平。推動粳稻貢米產業向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精深化加工發展,提高“吉林市大米”品牌效應和市場競爭力。二手餐飲設備估價積極發展休閑農業,新增省級以上星級企業5戶,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280個。抓好永吉國傢級農業示范區建設。發展壯大甜粘玉米、紫蘇、蘆筍等特產業,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新建改建210個養殖小區,完成7項無規定疫病區建設任務。加快大潤德等綜合開發項目建設,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5戶。實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313項。
堅持投資拉動。實施3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900項,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50項;竣工3000萬元以上項目350項;產業鏈延伸、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占全部投資比重提高到60%。分類梳理近年來重點建成項目,落實幫扶措施,達產達效率達到80%以上。儲備億元以上項目300項,項目實施率超過30%。有效利用全國工商聯、各地商會等平臺,有針對性地開展點對點招商、專業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動。全年新開工3000萬元以上招商項目400台中收購餐飲設備項,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050億元。
(二)把創新驅動作為振興發展的有效途徑,切實增強內生發展動力
圍繞創建國傢創新型試點城市,挖掘創新資源,集聚創新要素,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推進科技創新。深入實施產業創新示范工程,扶持精細化工等9個產業集群發展壯大。啟動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抓好科技企業孵化器、技術創新中心和創新團隊建設,切實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建立區域創新平臺,推動吉林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和東北電力大學、化工園區科技園建設,深化與中科院、北京化工大學等合作,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實施100個市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推進30項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提高科技成果產業化水平。
加快金融創新。完成華夏銀行吉林支行組建,每個縣(市)區、開發區發展1傢村鎮銀行。推進3-5戶企業上市融資;通過發行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等方式多元融資,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平。拓展“種子基金”、“助保金池”等業務功能,推廣產業夾層基金業務,探索開展物權融資模式。啟動實施國傢“PPP”示范項目,設立產業引導投資基金,帶動社會資本創業投資。壯大都邦保險公司規模,提升金融控股集團融資能力。加大支持力度,加快融資擔保行業發展。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努力改善金融生態環境。
積極發展互聯網經濟。以建設國傢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為重點,推進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新興產業融合發展。抓好高新區電子商務總部基地、大仝軟件服務外包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完善“一網全城”電子商務平臺功能,扶持吉福參等10傢電商企業快速發展。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集中打造一批電商村鎮和“村淘”試點。加快雲計算應用示范推廣,推動中油吉林數據中心、江南數據中心商業化運營。提升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創建“數字企業”100戶、電子商務應用示范企業100戶。以整合資源、信息惠民為核心,規劃建設智慧城市。
實施人才和質量強市戰略。堅持培養引進激勵並舉,壯大傑出青年人才和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隊伍,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為企業服務和自主創業;加快高新北區職教園區建設,完善多樣化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認真落實人才政策,健全人才評價選拔體系,營造尊重人才、推崇創造、全民創新的社會環境。引導企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經營理念,扶持企業爭創省政府質量獎、市長質量獎和名牌產品,提升企業質量管理制度創新和產品創新水平。
(責任編輯:宋雅靜)
(點擊查閱更多2015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1月20日在吉林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代市長 張煥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台中二手餐飲設備收購回顧
去年,面對宏觀環境錯綜復雜、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大力支持下,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紮實進取,奮力拼搏,經濟社會保持瞭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53億元,增長6.1%;固定資產投資2300億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95億元,增長12%;地方級財政收入131.2億元,低於上年水平,其中市本級增長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3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530元,分別增長10%和12%。
——突出抓經濟運行,穩增長取得新成效
把穩工業作為穩增長的關鍵,采取挖潛增效、減虧增盈、銀企保對接、產需銜接等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工業經濟在嚴重困難的情況下逐步企穩,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利潤分別增長5.3%和15%。突出功能區領先發展,十大功能區實現GDP、地方級財政收入、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市比重分別達到29%、24%和45%。大力實施民營經濟“雙50、雙100”工程,深入推進全民創業,新增“四上”企業300戶,新生成民營企業4900戶,民營經濟對地方級稅收貢獻率達到73.5%。地產品與大型商超對接、“十城百店千品進萬傢”等活動取得明顯成果,歐亞商都綜合體、紅星美凱龍傢居生活廣場等一批重點商貿項目投入運營,東北首傢區域性電子商務平臺——統泰“一網全城”上線運營。加強對外營銷推介,霧凇冰雪節、松花江河燈節等品牌節慶活動影響持續擴大,旅遊總收入增長25.5%。搶抓新一輪振興東北機遇,哈達灣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等100個項目納入國傢支持范疇,豐滿大壩重建、萬豐工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進展順利,30萬噸環氧丙烷產業鏈等348個項目竣工投產, 全年實施億元以上項目564項、10億元以上54項。務實開展招商活動,萬達城市廣場、海王健康產業生產制造基地等359個招商項目開工建設。
——堅持抓轉型升級,調結構邁出新步伐
產業結構調整進程加快。累計投入技改資金639億元 ,吉化柴油質量升級、晨鳴紙業異地遷建等一批重大技改項目建成投產,化工、汽車、冶金等傳統產業精深加工程度進一步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恒輝10萬噸高性能改性材料等一批重點項目竣工運行, 150種重點新產品實現規模化生產。高起點規劃建設醫藥健康和通用航空產業,醫藥健康產業產值增長27.6%,支線機場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申報工作進展順利。保稅物流中心獲批建設。實施市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41項,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50%。博宇醫藥物流園、安中危化品物流服務中心投入運營。大仝、中訊等軟件企業發展迅速,軟件外包業收入增幅超過40%。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到15傢,存貸款餘額保持10%以上增速 。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10億斤階段水平,特產業產值增長16%,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到86%,無規定疫病區建設走在全省前列。“萬昌”、“天德盛”等獲得國傢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和地理標識註冊商標,“大荒地大米”等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中國粳稻貢米之鄉”品牌效應擴大。 空間結構佈局優化。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有效增強,實施火車站西廣場、人民大劇院等158項城建重點工程,霧凇大橋、吉林大橋等8座橋梁建成通車,霧凇西路等28條街路竣工,長吉北線全線貫通,污水處理廠二期、五水廠提標改造工程投入運行。 客運市場、違章建築等專項整治行動收到實效,城市管理效率和質量進一步提升。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功能,各具特色的縣城發展新形象進一步展現。6個省市示范鎮建設穩步推進。
——統籌抓重點領域改革,促改革實現新突破
經濟體制改革成效明顯。實施工商註冊登記制度改革,新登記企業、註冊資本分別增長47%和116%。組建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建立市屬國有企業董事會、監事會向市政府報告工作制度,初步實現由“管資產”向“管資本”的有效轉變。金融控股集團成立,創新“種子基金”、“助保金池”等金融產品,金洪汽配在“新三板”掛牌,吉林化纖、金浦鈦業等企業定向增發股票募集資金95億元。新增傢庭農場41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200個,土地流轉面積8.3萬公頃,完成30個試點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行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推進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項目226項,精簡幅度35%;實施重點項目並聯審批流程再造,壓縮審批時限60%以上。市縣兩級衛計委、食藥監、工商、質監管理體制調整基本到位,事業單位分類工作基本完成。財政預算、部門預算向社會公開。社會領域改革同步推進。全面實行“陽光招生”、“陽光入學”、“陽光分班”,普惠、優質教育取得明顯成果;省內最大中等職教園區啟動建設。城區職工醫保實現“同城同待遇”,城鄉居民參保基本實現全覆蓋;基本藥物零加價銷售,累計為群眾讓利1.33億元。
——全力抓民生改善,惠民生展現新成果
總投入110億元的77項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城鎮新增就業9.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72萬人次。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上調到每人每月388元和每人每年2572元。全市企業退休(退職)人員養老金實現“十連調”,月人均養老金平均增幅10%。改造棚戶區109萬平方米,建設廉租房、公租房2035套、11萬平方米,1.25萬戶低收入傢庭享受到廉租住房租賃補貼,完成“暖房子”工程改造230萬平方米。新建、改造溫室大棚2000棟,新增蔬菜生產能力5000萬斤。建成平價直銷便利店152傢。新增養老床位2000張。開通、調整公交線路58條,新購置公交車350輛。又解決15.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市中心醫院一期、人民醫院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吉劇《焦裕祿》在國傢大劇院公演,廣播劇《牛子厚與喜連成》獲國傢級金獎,成功申辦第2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索契冬奧會我市實現競技體育奧運金牌零的突破。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全面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淘汰落後產能57萬噸,集中供熱率達到全省最高的95%,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主城區噪音指標控制在55分貝以內,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超過12平方米。清收還林成效顯著,清收林地121萬畝、造林75萬畝,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46%和150%。安全穩定的社會局面得到持續鞏固。
把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以“釘釘子”精神集中解決 “四風”突出問題,會議、文件量分別削減57.4%和50%,“三公”經費同比下降42.9%, 清理超標公車707輛,騰退辦公用房9.5萬平方米,建立健全規章制度428項,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問題 得到有效解決,政府系統服務水平、工作效能明顯改進,加強作風建設的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初步形成。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吉林市能夠在逆境中砥礪前行,在困難中有效突破,得益於我們一手抓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一手牢牢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做到瞭兩手抓、兩促進;得益於我們立足發展實際,強化“穩”的針對性舉措,挖掘“增”的優勢潛力,用改革創新的辦法,開放“上爭”的力度,夯實瞭老工業基地調整轉型的基礎;得益於我們始終堅持科學施政、依法行政,不斷增強制度約束力、行政執行力和工作落實力,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團結協作的精神,鑄就瞭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所有參與、關心和支持吉林市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看到,全市發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與不足: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部分骨幹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項目建設步伐不快,財政增收難度加大,發展內生動力不足。調結構任重道遠,基礎原材料產業比重偏大、民營經濟不發達、現代服務業貢獻率低的狀況還沒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公共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交通出行、教育醫療、生態環境等與廣大群眾的新期盼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轉變政府職能還需花更大氣力, 有的部門和個別幹部服務意識不強、效率不高 , 抓落實不到位的現象依然存在。對此,我們一定找準癥結,統籌施策,認真加以破解。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我市改革發展進程中十分關鍵的一年,新常態成為主要特征。盡管現階段宏觀形勢依然復雜嚴峻,但國傢新一輪振興東北和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的實施,以及全省中部創新轉型核心區和長吉新區建設的大力推進,為我們提供瞭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吉林市在全省發展大局中的核心地位和肩負率先發展的職責使命,進一步樹立強烈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集中發力,克難攻堅,力爭為全省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和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突出發揮“五個優勢”、推進“五項舉措”、加快“五大發展”的要求,把新一輪振興發展作為總統領,著力推動 改革創新,著力加快調整轉型,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實事求是,奮力作為,努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7%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0%,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任務。
(一)把穩增長、調結構作為振興發展的主要支撐,切實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把握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點,堅持以增量帶動結構優化,以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努力推動經濟減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升級改造傳統產業。化工行業,著力延伸乙烯、丙烯、碳四碳五等產業鏈,重點抓好1.5萬噸異戊烯醇、4萬噸乙丙橡膠等項目建設,提高產品終端化、鏈式化水平。汽車行業,支持重點企業跨區域戰略聯合重組、協作配套,吸引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入駐,加快構建汽車全產業鏈生產配套體系。冶金行業,大力發展“圍鋼經濟”,抓好恒聯鐵水連鑄鑄造基地建設,推進中鋼吉鐵、中鋼吉炭實施重組和搬遷改造,做精做深鋼鐵產業鏈條。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重大項目建設、領軍企業培育、關鍵技術突破等環節,加快發展新材料、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醫藥健康和通用航空產業,組織實施100項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抓好100種新產品規模化生產,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0%以上。
融合發展服務業。堅持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相融合。完善化工、汽車等專業物流園區,建設東北亞綜合物流園、亞琦國際物流中心等物流基地,壯大第三方物流產業;培育發展科技服務業、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和健康養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改造提升老商圈,積極發展哈達灣、越北、臨江門、南部新城等區域商業中心,加快萬達城市廣場、吉林國際商貿城等重點項目建設,新增限上企業50戶。堅持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相融合。註重挖掘文化內涵,保護性開發松花湖、北大壺、朱雀山等旅遊景點,推出一批獨具文化特色的精品旅遊產品,旅遊總收入增長25%以上。
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抓好水稻高光效推廣技術應用,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3%,糧食生產保持110億斤階段水平。推動粳稻貢米產業向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精深化加工發展,提高“吉林市大米”品牌效應和市場競爭力。二手餐飲設備估價積極發展休閑農業,新增省級以上星級企業5戶,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280個。抓好永吉國傢級農業示范區建設。發展壯大甜粘玉米、紫蘇、蘆筍等特產業,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新建改建210個養殖小區,完成7項無規定疫病區建設任務。加快大潤德等綜合開發項目建設,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5戶。實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313項。
堅持投資拉動。實施3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900項,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50項;竣工3000萬元以上項目350項;產業鏈延伸、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占全部投資比重提高到60%。分類梳理近年來重點建成項目,落實幫扶措施,達產達效率達到80%以上。儲備億元以上項目300項,項目實施率超過30%。有效利用全國工商聯、各地商會等平臺,有針對性地開展點對點招商、專業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動。全年新開工3000萬元以上招商項目400台中收購餐飲設備項,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050億元。
(二)把創新驅動作為振興發展的有效途徑,切實增強內生發展動力
圍繞創建國傢創新型試點城市,挖掘創新資源,集聚創新要素,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推進科技創新。深入實施產業創新示范工程,扶持精細化工等9個產業集群發展壯大。啟動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抓好科技企業孵化器、技術創新中心和創新團隊建設,切實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建立區域創新平臺,推動吉林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和東北電力大學、化工園區科技園建設,深化與中科院、北京化工大學等合作,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實施100個市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推進30項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提高科技成果產業化水平。
加快金融創新。完成華夏銀行吉林支行組建,每個縣(市)區、開發區發展1傢村鎮銀行。推進3-5戶企業上市融資;通過發行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等方式多元融資,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平。拓展“種子基金”、“助保金池”等業務功能,推廣產業夾層基金業務,探索開展物權融資模式。啟動實施國傢“PPP”示范項目,設立產業引導投資基金,帶動社會資本創業投資。壯大都邦保險公司規模,提升金融控股集團融資能力。加大支持力度,加快融資擔保行業發展。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努力改善金融生態環境。
積極發展互聯網經濟。以建設國傢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為重點,推進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新興產業融合發展。抓好高新區電子商務總部基地、大仝軟件服務外包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完善“一網全城”電子商務平臺功能,扶持吉福參等10傢電商企業快速發展。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集中打造一批電商村鎮和“村淘”試點。加快雲計算應用示范推廣,推動中油吉林數據中心、江南數據中心商業化運營。提升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創建“數字企業”100戶、電子商務應用示范企業100戶。以整合資源、信息惠民為核心,規劃建設智慧城市。
實施人才和質量強市戰略。堅持培養引進激勵並舉,壯大傑出青年人才和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隊伍,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為企業服務和自主創業;加快高新北區職教園區建設,完善多樣化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認真落實人才政策,健全人才評價選拔體系,營造尊重人才、推崇創造、全民創新的社會環境。引導企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經營理念,扶持企業爭創省政府質量獎、市長質量獎和名牌產品,提升企業質量管理制度創新和產品創新水平。
(責任編輯:宋雅靜)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